產地分布:
國內分布:黑龍江東南部、吉林中部、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
國外分布:朝鮮、蘇聯(lián)遠東地區(qū)
形態(tài)特征:
多年生草本。
無地上莖,高4-10(14)厘米。根狀莖通常細短,長2-8(10)毫米,垂直、斜生或有時近橫生,蒼白或淡黃色,通常生2至數(shù)條細長的根。
托葉約1/2-2/3與葉柄合生,上端分離部分呈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,具稀疏細齒、腺毛狀齒或近全緣;葉柄近無翼或上端微具狹翼,長2-6(7)厘米,被細短毛或無毛,葉片卵形、廣卵形至卵圓形,長(1. 5)2-4厘米(果期達6厘米),寬1.5-2.5(3)厘米。果期達4. 5厘米),基部為開闊較平的心形或微心形,有時為心形或近圓形,先端鈍圓或稍尖,邊緣具圓齒,有細纖毛,表面近無毛或僅脈上有微柔毛,少為散生毛,背面僅脈上有微柔毛或疏生至稍密生微柔毛,有時近無毛,兩面綠色,果期背面色淡。
花梗細,稍超出葉或不超出葉,苞線形,長約5毫米、生于花梗的中部附近,萼片披針形、長圓狀披什形至卵狀披針形,。綠色或帶紫紅色,先端尖或鈍,具狹膜質邊緣,近無毛或僅邊緣有細毛或散生細毛,基部的附屬物短,末端圓形或截形,稀有微齒,長約1毫米;花瓣莫色,長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,側瓣稍有須毛至無毛,有時須毛較多,下瓣連距長14-18(20)毫米,距細長或稍粗,長5-8(9)毫米,通常直,有時稍彎;子房無毛,花柱棍棒狀,上端粗,柱頭頂面兩側有薄邊,前方具短喙。蒴果橢圓形,長4-6毫米,無毛。花果期4月中旬到9月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