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 國內分布:陜西、甘肅、江西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海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 國外分布:喜馬拉雅地區(qū)、印度、斯里蘭卡、澳大利亞、印度尼西亞、日本
形態(tài)特征: 地下莖很短,無匍匐枝。葉基生,具長柄,條狀披針形或條形,長2-9厘米,基部稍下延于葉柄,截形或略帶心形,有時稍成戟形,頂端鈍或稍圓,邊緣有疏而淺的波狀齒,近基部的齒較深,兩面近無毛或無毛,花期后葉增大,基部常有顯著的垂片;托葉分離部分 有疏齒?;ň唛L梗,兩側對稱;萼片5,披針形,基部創(chuàng)刊器長約1毫米,頂端圓;花瓣5,淡紫色或小白色,距管狀,頂端等粗,長3-4毫米。果橢圓形,長約1厘米,無毛。
生長習性: 草坡、田野較濕處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