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我國特有,見于海南保亭,崖縣和白沙等地。
形態(tài)特征:
草本,通常矮小,高7-15厘米;莖不分枝或有少數(shù)分枝,被糙伏毛,下部常臥地生根。葉對生,一大一小,小的近圓形或闊卵形,長5-10毫米,近無柄或有短柄,大的橢圓形、長圓形或闊卵形,長1-4厘米,寬7-20毫米,頂端短尖,基部楔形或圓鈍,上面疏生糙伏毛,下面脈上的毛很密;側(cè)脈4-6對,邊脈明顯;葉柄稍粗壯,長5-8毫米左右;托葉闊卵形,長2-6毫米,有緣毛。聚傘花序傘形狀,頂生,有花2-3朵,總梗長5-20毫米,被糙伏毛,頂端有2或4片卵形、長1-2毫米的苞片;花梗長10-25毫米;萼管長約3毫米,被短柔毛,裂片5,三角形,稍短于萼管;花冠白色,輻狀,管短,裂片卵狀披針形,長6-7毫米;雄蕊5,花藥粘合成圓錐形,藥室縱裂,藥隔伸長;柱頭頭狀。蒴果近球形或倒卵形,直徑約3毫米。
生長習(xí)性:
常生于海拔500-1500米處的密林下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