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東喜馬拉雅,西藏東亞東溝,也見于錫金
形態(tài)特征:
多年生草本,干時(shí)不變黑色或略變黑,低矮,無毛,高3-5厘米。根莖有節(jié),根成叢,紡錘形者與須狀者均有,長可達(dá)4-5厘米。莖多數(shù),細(xì)而短,孱弱。葉基生者成密叢,莖生者僅1對或無,均有長柄,柄長達(dá)2厘米,葉片披針形,羽狀全裂,長9毫米,寬3-4毫米,裂片6-8對,卵形,微微疏距,有鋸齒,長1-2毫米,寬1毫米?;ㄐ蚩偁睿I?花,少有4花;花有短梗長2-3毫米;苞片葉狀;萼長回形,長9毫米,脈上有毛,前方幾不裂,齒5枚,后方1枚披針形。其余均為長圓形,端均有齒;花冠之管長16-18毫米,盔膨大,向前弓曲,直立部分長5毫米,舍有雄蕊的部分長7毫米,寬4.5毫米,作鐮狀,下緣有耳兩枚,此耳有時(shí)伸長為針形的齒,前方多少急狹為喙,喙長3毫米。伸直而稍稍指向前下方。粗壯,端截頭,有細(xì)裂齒;雄蕊著生于子房之頂與管端之間,花絲前方1對有長毛;子房卵圓形,柱頭伸出。蒴果卵形,長11毫米,寬6毫米,有小凸尖,微微自萼中伸出;種子亞三稜形,黑色,有極細(xì)的網(wǎng)紋。花期8-9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3,800米左右的濕潤處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