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西藏中南部
形態(tài)特征:
升高,多年生,干時變黑。根莖甚粗,徑達1厘米,以較細的鞭狀根莖連接于生有須狀根的根頸之基部。莖粗壯,無分枝,有粗毛,高達30-80厘米。葉兩面幾無毛,線形或線狀披針形,基部截形或心臟形抱莖,端銳頭或銳尖頭,長5-8厘米,寬5-8毫米,羽狀淺裂,裂片三角狀卵形至卵形,約30對,前緣有銳鋸齒?;ㄐ蛩霠?,連續(xù),長10-30厘米;苞片葉狀長過于花;萼無毛,或齒上有長疏毛,長8-10毫米,不裂,管有極疏之網(wǎng)脈或幾無網(wǎng)脈,齒5枚,多少不相等,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,全緣;花冠之管幾不超出于萼,長9毫米,無毛,盔甚狹,基部向前弓曲,長不達3毫米,前緣有相當(dāng)密的長毛,端漸細成稍稍上升而尖頭的喙部,下唇顯短于盔,長10毫米,寬8毫米,基部強漸狹為柄狀,前面2/3裂為3枚亞相等的卵狀披針形、緣有疏毛的裂片;雄蕊近管基著生,前面一對花絲多少有毛;花柱端多少卷曲,在喙端下伸出。果未見?;ㄆ?-8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4,100米多石而干旱的山坡上與石灘中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