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西藏南部
形態(tài)特征:
低矮草本,叢生,無毛。根莖有節(jié);根叢生,長4-5厘米,紡錘形,亦有須狀。莖高4-6厘米,多數(shù),細(xì)弱。葉基出者成密叢,有長柄,柄長達(dá)1.5厘米,莖生葉僅1對或竟無,上面變?yōu)榘?,柄均長達(dá)0.5厘米,葉片長1厘米,寬0.35厘米,羽狀全裂,裂片8-10對,長2-3毫米,寬1毫米,卵形,并生,有鋸齒?;ㄉ贁?shù),有花梗,梗長4-6毫米,集生或下部者稍稍疏遠(yuǎn);萼長6毫米,竟3毫米,圓筒狀鐘形,無毛,前方開裂至1/3,齒5枚,后方1 枚線形全緣,其余者披針形,端膨大有齒;花冠約為萼長3倍,長約14-18毫米,下唇前方3裂,寬14毫米,裂片圓形,側(cè)裂稍大于中裂,盔亞膨大,彎曲向前,直立部分長寬均2.5毫米,稍較管為寬,合有雄蕊部分作嫌狀弓曲,長4毫米,前方成為細(xì)而下彎的喙,后者長6.5毫米,端銳頭而全緣;雄蕊前方1對幾著生于管的中部,后方1對著生于子房近端處的管壁上,花絲均無毛;子房披針形;柱頭伸出。蒴果伸直,披針形,銳頭,約為萼長的兩倍;種子少數(shù),卵形,種皮暗色,有細(xì)網(wǎng)紋。
生長習(xí)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