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地分布:
產湖北西部、江西廬山、四川
形態(tài)特征:
莖高70-150厘米,不分枝或有時有垂直向上而緊靠主軸的細分枝,通常被糙毛,少近無毛的。莖生葉下部的具柄,上部的無柄,葉片卵狀披針形,基部楔狀漸狹成帶翅的柄,頂端漸尖,邊緣具鋸齒(有時鋸齒內彎),通常兩面疏生短硬毛,極少近無毛,長7-13厘米,寬1.5-3厘米。花序具分枝,組成圓錐花序,花序軸、花梗、花萼相當密地被柔毛或短硬毛,個別的近無毛。花梗短而粗壯,長約5毫米,有時細長;花萼筒部倒卵狀圓錐形,裂片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,長5-8毫米,寬1-2毫米,通常不反折,有時在個別植株的個別花上反折;花冠鐘狀,藍紫或紫色,長約17毫米,裂片三角形,長5毫米;花盤環(huán)狀至短筒狀,長0.5-1.5毫米,光滑無毛;花柱長20-22毫米,明顯伸出花冠。果未見。花期7-10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溝或山坡草叢中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