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地分布:
國內分布:產廣西(德保、桂林)、云南(蘭坪、元江、蒙自、西雙版納、文山)、貴州(望謨)。
國外分布:泰國南部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(蘇門答臘、爪哇、加里曼丹)也有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喬木,幼時附生于它樹,高5-15米;樹皮灰色,光滑。葉厚革質,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長5-8厘米,寬2.5-4厘米,全緣,先端具短尖,基部圓至寬楔形,基生側脈短,側脈5-8對,背面突起;葉柄粗壯,無毛,長1-1.5厘米;托葉卵狀披針形,膜質,外面被柔毛,長約8毫米。榕果成對腋生或生于已落葉枝葉腋,無總梗,陀螺狀球形,直徑5-7毫米,頂生苞唇形,基生苞片3,卵形,宿存;雄花、癭花、雌花同生于一榕果內壁;雄花生于內壁近口部,少數,無柄,花被片2,寬卵形,雄蕊1枚,花藥卵圓形,花絲短;癭花與雌花相似,花被片1或2,花柱短;雌花花柱長,柱頭圓柱形。瘦果長卵圓形,光滑。花期5-7月。
生長習性:
常見于500-1600 (-2800)米石灰?guī)r山地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