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地分布:
原產于南美熱帶地區(qū),主要分布在巴西的原始森林中。我國南方有盆栽種植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。地下部分具有塊狀根莖,地上部分幾乎無莖。葉從根莖上密集叢生,每簇有數片葉子,水平伸展呈蓮座狀,葉片堅硬,邊緣呈波狀,且具有軟刺,葉片呈條帶形,先端漸尖,葉背有白色磷狀物,葉肉肥厚革質,表面綠褐色?;▋尚?,白色,雌雄同株,花葶自葉叢中抽出,呈短柱狀,花序蓮座狀,4枚總苞片三角形,白色,革質。
姬鳳梨株形規(guī)則,色彩絢麗,適宜作桌面、窗臺等處的
生長習性:
性喜高溫、高濕、半陰的環(huán)境,怕陽光直射,怕積水,不耐旱,要求疏松、肥沃、腐殖質豐富、通氣良好的沙性土壤。
繁殖培育:
姬鳳梨采用播種法、扦插法和分株法繁殖。 夏季遮蔭養(yǎng)護,室內擺設可放置于南窗具有散射光的地方。生長適溫為30℃左右。冬季20℃左右的情況下可以繼續(xù)正常生長,12℃以上能安全越冬。 生長旺季要經常澆水,并向地面噴水,增加濕度,但不要向葉簇噴水,防止爛葉。盆栽姬鳳梨選用腐葉土或鋸末、煤煙灰、河沙、園土的混合培養(yǎng)土,盆底要留有通氣的空隙。地上部分要每2~3年更新一次,去除老葉,保留地下根莖。
播種法:種子需要人工授粉方能獲得,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中旬于室內盆播,25℃下1~2周可發(fā)芽,但播種苗生長緩慢,3年后方可成株。
播種法:種子需要人工授粉方能獲得,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中旬于室內盆播,25℃下1~2周可發(fā)芽,但播種苗生長緩慢,3年后方可成株。
扦插法:將母株旁生的葉軸自基部剪下,保留先端3枚小葉,插入沙床中,遮蔭養(yǎng)護,保護較高的濕度,30℃左右的溫度下,3周左右即可生根,7周后就可以分苗。
分株法:是一種常用的方法,結合春季換盆進行,分離開花母株葉間的萌蘗,帶根莖切割后栽植,遮蔭養(yǎng)護,極易成活。
園林用途:
株形規(guī)則,色彩絢麗,適宜作桌面、窗臺等處的觀賞裝飾,是優(yōu)良的室內觀葉植物。也可作為旱生盆景、瓶栽植物的一部分。亦可在室內作吊掛植物栽培或栽植于室外架上、假山石上等,是較好的綠化美化材料。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