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 商人 設計 園藝 景觀 供應庫 求購庫 產品庫 黃頁 會展 園林論壇 植物庫 圖書 搜索 傳媒 建站
工程 古建 資材 氣象 植保 招投標 網交會 產品報價 人才 園林通典 服務指南 論文 法規(guī) 調查 RSS
草豆蔻
種  名:草豆蔻
學   名: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
別   名:
科:姜科     屬:山姜屬
同種植物圖片

產地分布:
    產廣東、廣西

形態(tài)特征:
    干燥種子團呈圓球形或橢圓形,直徑1.5~2.5厘米,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。中間有白色隔膜分成3瓣,每瓣有種子多數粘連緊密。種子卵圓狀多角形,長3~5毫米,直徑約 3毫米。表面灰棕色,被一層白色透明的假種皮,背稍隆起,合點約在中央,種臍位于背側面,種脊為一縱溝,經腹面至合點,破開后里面灰白色。氣芳香,味辛辣。以個圓、堅實者為佳?!堕_寶本草》及《本草圖經》均謂《別錄》所載之豆蔻即草豆蔻,但觀其所述形態(tài)(參見本條“備考”)及《證類本草》“宜州豆蔻”附圖,似為Amomum 屬植物,與現用 Alpinia 屬的草豆蔻不同。顯微鑒定: ⑴草豆蔻 種子橫切面:假種皮細胞多層,切向延長,類長方形、類長圓形或不規(guī)則長條形。種皮表皮細胞1列,多徑向延長,類長方形、類方形或長圓形,排列整齊,長11~28μm,直徑9~18μm,壁稍厚;外被角質層。下皮細胞2列,切向延長,不含色素。色素層細胞3~5列,內含紅棕色或淡黃色色素。油細胞間斷排列于色素層,略呈1(~2)列,多徑向延長,內含油滴。內種皮厚壁細胞1列,紅棕色或褐紅色,徑向延長,圓柱形,種脊處和溝處向內突起;長24~39μm,直徑11~29μm,外壁薄,內壁厚約18μm,非木化,胞腔位于上端,類圓形或類卵圓形,內含硅質塊,類圓形。大小10~ 18μm。外胚乳細胞長圓形、類長方形、類方形或類圓形,長11~164μm,直徑10~57μm,內、外側細胞較小,中間細胞校大;細胞內充滿由微小淀粉粒結成的淀粒團;有的細胞內含細小草酸鈣方晶。內胚乳細胞類方形,充滿糊粉粒。胚細胞類圓形,內含糊粉粒及油滴。粉末:灰棕色。①種皮表皮細胞表面觀長條形,末端漸尖,直徑9~31μm,壁厚 2~5μm,非木化。②下皮細胞1~3列重迭,常與種皮表皮細胞上下層垂直排列;長多角形或類長方形,直徑14~31μm,長至150μm,壁薄,胞腔內不含深色素。③色素層細胞細棕色,細胞皺縮,界限常不清楚,含紅棕色色素。④油細胞無色或微黃色,散列于色素層細胞間;類圓形、長圓形或圓多角形,直徑18~54μm,內含黃綠色油狀物。⑤14~25μm,壁厚,非木化,胞腔內含硅質塊,直徑8~15μm;斷面觀細胞1列,排列成柵狀。另可見外胚乳細胞、草酸鈣方晶、內胚乳及胚薄壁細胞、色素塊、假種皮細胞、草酸鈣簇晶。⑵云南草蔻 種子橫切面:種皮表皮細胞長26~44μm,直徑11~23μm;內種皮厚壁細胞長32~49μm,直徑16~36μm。本品以個大、完整、飽滿、質結實、氣味濃者為佳。

生長習性:
    草豆蔻對土壤的要求不嚴,一般腐殖質豐富和質地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最適合其生長

繁殖培育:
    一般選取8月初至9月隨收隨播種,播種前催芽,如種子量少,可用種子4倍的濕沙混合后置于盆中,經常保持濕潤,在30 -35℃氣溫下,一般10多天即可出芽點,此時取出播種。按行距10 - 15厘米開溝條播,播種后覆土0.5厘米,床面蓋草,20 - 30天開始出土,從播種到齊苗需40 - 60天。當幼苗出現2-3片葉時,進行間苗或移床,促進葉片加速增加,至5-7片葉時,植株開始分蘗,苗高30厘米左右可出圃定植。定植株行距1米×1.5-2米。每穴栽種子苗2-3株,不要栽得過深,以免影響發(fā)根抽筍。栽后壓實,淋定根水。    分株繁殖   在田間選擇健壯高產的植株,剪取其根狀莖,每一根莖上具有2-3個地上莖。一般生長茂盛的二年生株叢,可取8-10小叢作種苗用,隨挖取隨種。

園林用途:
    

病蟲害防治

同科植物圖片
我要補充
內容:
供應商列表
暫無供應信息
暫無求購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