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是中國的特有植物。分布于中國大陸的云南等地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灌木或攀援植物,高2—4米;新生枝扁平,有溝槽,密被銹色平展不脫落短柔毛,無刺;小枝較細,近圓柱形,刺敗育或存在;老枝上刺外彎,鉤狀, 長1-2解毫米。葉橢圓形或近長圓橢圓形,長(2.5-)3-7.5厘米,寬(1.5-)2-4厘米,頂端急尖或近圓形,少有微缺,基部淺心形,幼時質薄,較小,兩面密被短柔毛,長成時薄革質,較大,表面除中脈外被毛稀疏;中脈表面與葉面平棄或微凹,背面凸起,側脈5—7對,表面不明顯,背面纖細,凸起,網(wǎng)狀脈兩面均不明顯;葉柄略粗壯,長1—3毫米?;ɡ偾蛐危睆?—1.2厘米;花白色,芳香,在花枝上部單出腋生及在枝端2—4花集生成傘房狀花序;花梗長1.5—2.5厘米,密被銹色平展短柔毛;萼片長8—9毫米,花后短期宿存產(chǎn)輪內(nèi)凹成舟形,草質,外被短柔毛,內(nèi)無毛,內(nèi)輪近扁平,倒卵形,近膜質,僅在基部邊緣有短柔毛;花瓣近相等,長圓狀倒卵形,頂端圓形,長1—1.2厘米,中部以上膜質透明,無毛,以下質地較厚,密被白色絨毛;雄蕊38—41,花絲絲狀,長約3厘米;雌蕊柄長3—4厘米,絲狀,無毛,果時木化增粗,直徑2—3毫米;子房橢圓形,長約3毫米,直徑約1.5毫米,無毛,花柱與柱頭不分明,1室,胎座4,胚珠多數(shù)。果橢圓形,長約3厘米,直徑約18毫米,頂端有短喙,表面粗糙,干后灰色;成熟種子未見?;ㄆ?月,果期8—9月。
生長習性:
分布及生境:云南特有,僅見于元江(模式產(chǎn)地)海拔500—650米的干熱河谷多刺灌叢中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