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在2018年國際化程度大幅提升。去年6月份,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,9月份富時羅素宣布將A股納入全球指數體系,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,標普道瓊斯指數正式公布了入選的A股上市公司名單。
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昨日告訴《證券日報》記者,無論是“入摩”“入富”,還是加入標普道瓊斯指數。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已經凸顯,全球資金陸續(xù)進場。雖然A股市場在2018年出現了大幅調整,但外資卻在加速入場。
中郵證券董事總經理尚震宇昨日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外資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發(fā)展,一直在通過中國的改革開放布局中國產業(yè),資本市場亦然。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成就舉世矚目,為充分發(fā)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,改善投資者參與者結構,1月1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將QFII總額度增至3000億美元,進一步滿足外資參與中國市場化改革互惠共榮的需求??傮w來看,外資在投資A股的策略上,重視戰(zhàn)略布局,輔助戰(zhàn)術應對,投資策略以價值投資為主,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發(fā)展,布局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產業(yè),優(yōu)選具有業(yè)績保證的藍籌和白馬股,同時篩選大市值、流動性好的上市公司作為配置標的。
尚震宇表示,外資的投資策略對于A股國內投資者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。外資更加重視上市公司產業(yè)布局、過往業(yè)績及業(yè)績預期,考慮流通市值及占比保證持倉的流動性,更多的從長期價值方面進行積極的產業(yè)趨勢性布局,不過于看重市場的短期炒作。目前在監(jiān)管層的努力下,中國資本市場正朝向國際化、市場化邁進,逐步走向成熟,增加QFII額度,有利于繼續(xù)擴大外資參與A股規(guī)模,弱化過去散戶主導市場下的投機氛圍,優(yōu)化中國資本市場參與者結構,重構資本市場價值投資秩序,更好的引導資金流向,支持優(yōu)勢產業(yè)和實體經濟發(fā)展。
中信改革發(fā)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赟昨日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外資投資A股的都是長線機構投資者,他們一般是按估值的高低來決定買賣,在A股估值較低的時候開始逐步買入。有一些是挑選自己看好的股票買入,最近幾個月采取了傳統(tǒng)的“喝酒吃藥”以及金融板塊配置。還有一些機構是因為一些重要的國際指數納入了A股,出于資金配置的原因,按這些國際指數中A股的比重,買入指數成分股。
趙亞赟表示,外資機構的長線價值投資策略值得中小投資者學習。目前中國大陸股市還是以散戶為主,投機的成分較大。但隨著機構資金比重增加,A股走勢也越來越成熟,如果投資者能夠借鑒外資投資機構的策略,還是能夠提高收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