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林股市
當前位置:股市首頁 > IPO近況 > 正文

一季度次新股業(yè)績頻變臉 IPO大辯論:數次暫停為何仍虧損

來源: 中財網  作者:  日期:2017/6/19 11:00:40

進入6月份,證監(jiān)會對IPO發(fā)行速度短暫調整的同時,一批專家學者針對新股發(fā)行展開了激烈爭論,韓志國、李迅雷、高善文等數十位大咖加入論戰(zhàn)。贊同派認為,IPO抽血、配套機制仍不完善;反對派則認為融資是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、IPO和二級市場走勢沒有必然關系。

從5月22日,韓志國發(fā)表叫停新股發(fā)行的言論以來,截至上周末,這場以微博為主戰(zhàn)場的辯論持續(xù)將近一個月。

6月16日消息,證監(jiān)會當天核發(fā)6家企業(yè)IPO批文,籌資金額不超過34億元。

今年以來,證監(jiān)會每周五(節(jié)假日除外)都會公布新股核發(fā)批文,單周核發(fā)IPO批文數量除了1月6日14家,2月10日及2月17日12家外,其余每周核發(fā)數量均維持在10家。自5月26日起,證監(jiān)會核發(fā)IPO的數量和金額都較此前降幅明顯。5月26日證監(jiān)會核發(fā)7家IPO批文,籌資總額減至不超23億。6月2日證監(jiān)會核發(fā)4家企業(yè)IPO,籌資金額不超過15億。6月9日,證監(jiān)會核發(fā)8家企業(yè)IPO批文,籌資總金額不超過25億。上周家數減少,但籌資金額有所回升。

無疑地,IPO發(fā)行數量和籌資金額,明顯讓疲弱的A股感覺到了空前的壓力。

一方面,上證指數頑強地在3000點上方進行抵抗;另一方面,去年至今上市的新股、次新股中,一季度業(yè)績變臉令市場堪憂。

據WIND資訊數據統(tǒng)計,2016年至今上市的453只新股和次新股中,已有34家公司今年一季報出現虧損,占比約7.51%;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公司為107家,占比達23.62%。在今年一季度經濟復蘇背景下,如此高的次新股業(yè)績首虧和首減比例,為歷年所罕見。

分板塊看,創(chuàng)業(yè)板、中小板、主板分別有18家、6家、10家虧損。一季度次新股頻現業(yè)績“變臉”,恰與今年以來新股發(fā)行節(jié)奏明顯加快同步。

業(yè)內人士質疑:這會不會是IPO提速“惹的禍”?

在本輪次新股調整(4月12日以來)過程中,能科股份、超訊通信、亞振家居位居跌幅榜前三名,跌幅分別達60.29%、55.16%、52.59%;跌幅超過40%的次新股有8只;跌幅超過30%的個股有38只……許多業(yè)績變臉次新股股價被腰斬。

各方觀點

市場需要嚴加規(guī)范

時間:5月22日-5月24日

人物:韓志國(經濟學家)

觀點:新一任證監(jiān)會主席上任以來,以每周10只的速度狂發(fā)新股,給市場造成巨大沖擊,為未來留下重大隱患,但證監(jiān)會置市場的強烈質疑于不顧,仍然我行我素地大發(fā)特發(fā),并且接連祭出了一系列光怪陸離的奇葩監(jiān)管舉措,使得市場無所適從。

從2015年到現在,核發(fā)的新股已達682只,市場需要休養(yǎng)生息;大小非套現已近瘋狂,特別需要嚴加規(guī)范;財務造假已成市場頑疾,需要修改《證券法》與《刑法》,予以重拳打擊;只吃不拉的退市制度缺失導致垃圾股成堆,需要修法補缺;最少的市場干預和對投資者的最大保護,應該成為監(jiān)管宗旨。

放緩IPO無法拯救股市

時間:5月27日

人物:水皮(著名財經評論家)

觀點:(劉韓會)就是被告請原告吃飯。韓透露達成了共識,就看落實得如何?共識是指,一是停止對個股和板塊的打壓,據稱目標就是雄安、次新和高送轉;二是大幅減少新股發(fā)行數量,據稱原本要發(fā)行的4只減少了一半;三是盡快排出大小非減持新規(guī)。三大共識中,韓志國認為5月25日落實了一兩條,而第三個百分之百會有,所以為此給劉士余點贊。

其實,即便韓志國的所謂共識全部為劉士余接受并落實,指數就不跌了嗎?IPO勢頭太猛,融資用力過度肯定是指數下跌的一個原因,但卻不是全部的原因甚至主要的原因,這一點韓志國比誰都明白,歷史上新股暫停次數多了,哪一次拯救了股市?哪一次都沒有!最多是短線反彈,導致現在指數跌跌不休的元兇另有其人。

停發(fā)新股做法很不可取

時間:6月1日

人物:高善文(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)

觀點:完全從邏輯上看,停發(fā)新股是否可以減緩資金離場,從而多少緩解市場下跌呢?這恐怕也是有疑問的。(高善文表示)有四大原因。

首先,股票發(fā)行頻繁地進行政策收放,市場無法形成長期和穩(wěn)定的關于制度方面的預期,從而推高了市場的風險溢價,造成長線資金的離場。其次,新股發(fā)行為市場帶來了多樣的標的,豐富了上市公司的類型。再次,一旦新股停發(fā),恢復發(fā)行將是一個困難的決定。最后,熊市通常出現在資金緊縮和經濟困難的時期,這時候實體經濟迫切需要長線的資金來實現增長和轉型。停發(fā)新股無疑會阻礙和放緩經濟企穩(wěn)和轉型的過程,從而不利于改善市場對基本面的預期,這也會導致資金的進一步離場。

不可把發(fā)展重點放在IPO上

時間:6月2日

人物:吳曉求(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)

觀點:我們不可以把資本市場發(fā)展的重點放在IPO上,雖然IPO有它的某些現實性,但是資本市場的核心是并購,資本市場的規(guī)則重心是推動并購重組。我們當然反對虛假并購重組,我們反對操縱市場基礎上的并購重組,反對內幕交易,但是,我們必須推動合理有序、透明的并購重組。中國要建立現代金融,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推動資本市場的發(fā)展。

數次暫停為何仍是多數人虧損

時間:6月4日

人物:李迅雷(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)

觀點:即便市場再低迷,承銷商只擔心審批通不過,從不擔心會發(fā)行不出去。顯然,每次新股的暫停發(fā)行,都與中小投資者因股市慘跌而發(fā)出抗議的聲音有關。然而,投資者維護自身利益獲勝之后,最終還是沒有改變多數人虧損的結果。

為何A股的表現總是不盡如人意呢?肯定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強弱有關,如果盈利能力一直很強,即便市盈率再高,股價還是能不斷上行。A股公司普遍存在上市前業(yè)績增長好,上市后就變臉的現象,這恐怕與上市規(guī)則有關,即擬上市公司需要有連續(xù)盈利的要求,盈利水平越高,發(fā)行定價也能水漲船高。什么樣的發(fā)行制度,就會有什么樣的趨利行為。

暫停IPO只是讓垃圾更值錢

時間:6月5日

人物:葉檀(著名財經評論人)

觀點:暫停發(fā)行新股從來沒有改變過A股休克的難題,也沒有改變市場生態(tài),相當于讓大量的錢進入市場搶一堆垃圾,這只是讓垃圾更值錢。A股生態(tài)轉變?yōu)榱夹陨鷳B(tài),是要讓上市公司創(chuàng)造更多的價值,特殊股東與投資者分享更多的價值,而不是搞什么勞什子的暫停新股發(fā)行。

A股市場有點像零和博弈,因為券商傭金和政府印花稅稅收之和大約等于凈利潤總額,股市外部資金流出流入基本相等。A股之所以成為零和博弈市場,那是因為爛公司有點多,套現的人層出不窮。從2000年到2014年間,所有上市公司作為一個整體的年度凈利潤占比在13.7%-35.1%之間,而同期非上市公司的該項指標在64.9%-86.3%之間,兩者差距明顯。15年間,前者在每一年都無一例外地遠遠落后后者。上市之時,就是打扮得最漂亮的時候。

暫停IPO不治本

時間:6月10日

人物:但斌(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)

觀點:過去A股發(fā)生的9次IPO暫停,哪一次停止新股發(fā)行,改變了市場趨勢?都沒有。這根本不能解決市場的根本問題,只是把這些最難的東西往后移了。假使這一次又停了,兩年以后它又不得不放開了,屆時又堆積了無數的企業(yè)。這個東西沒有解的,唯一能解的還是要市場化、國際化,按照國際慣例辦事,該上上,該退退。

暫停IPO論用心歹毒

下跌不怪證監(jiān)會

時間:6月13日

人物:鈕文新(CCTV證券頻道執(zhí)行總編輯兼首席評論員)

觀點:在中國企業(yè)杠桿已經過高的前提下,所謂“暫停IPO”,阻斷中國股權融資通道的叫囂,往好處想,這屬于“無知之舉”;往壞處想,這屬于“用心歹毒”。不是嗎?

如果中國企業(yè)負債擴張能力已經受到杠桿過高的約束,這時候再把股權融資通道阻斷,中國經濟會出現怎樣的結果?可能出現惡性循環(huán):企業(yè)失去股權融資通道,不僅無法以股權融資平衡債務率,消除自身風險和外溢而成的金融風險,反而只能依賴擴張債務維系生產和經濟運行。

股市下跌的鍋不能讓IPO來背

時間:6月14日

人物:向松祚(人大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)

觀點:恢復IPO,盡快處理完排隊等候審批上市的公司,逐步過渡到實施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上市制度改革,這是正確和必然要走的步驟。股票市場不能正常IPO還能叫股市嗎?以IPO加速為股價下降背鍋,甚至以此否定嚴厲的監(jiān)管新規(guī),這完全是本末倒置,甚至黑白顛倒!同時他認為:不能正常IPO,已經上市的公司很多從來不搞現金分紅,那些長期虧損的上市公司就變成動輒值數十億的所謂殼資源,莊家瘋狂操縱上市殼!一些真正的垃圾股長期不能退市,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制造內幕消息拉抬估價趁機套現。

股民受傷不是因IPO太多

而是太少

時間:6月16日

人物:劉勝軍(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(zhí)行副院長)

觀點:中國股市的確是股民的傷心地,但不是因為IPO太多,而是因為太少。審批制通過控制IPO數量維持高市盈率泡沫,導致三大惡果:1.二級市場投資者只能“高位接盤”,注定韭菜命;2.高估值誘惑太大,導致大量劣質企業(yè)造假尋租上市;3.高估值帶來的發(fā)審委含金量極高的審批權,導致證監(jiān)會迷失在新股審批,而荒廢了自己的主業(yè)——監(jiān)管。

熱點人物

大咖借助微博“激揚文字”

外界評論韓志國,因批評證監(jiān)會被“請吃飯”,又因這頓飯成為網絡紅人。近期韓志國日均10條微博,先后炮轟但斌、高善文、葉檀、向松祚等財經名人。市場圍繞著他叫停新股發(fā)行的言論,分成兩大陣營。 喜歡他的人認為他是良心專家、“A股脊梁”,討厭他的人說他是“故意吸引眼球”、嘩眾取寵的“碰瓷者”,更有人質疑韓志國批判證監(jiān)會的動機不良。

最新消息,韓志國的微博擁有427萬粉絲,每條微博能夠獲得數百乃至上千條評論,成為當紅“經濟學家”中網絡影響力最大的人物之一。

追溯到5月27日,剛與證監(jiān)會主席劉士余會面不久的韓志國,在微博上公開喊話深圳東方港灣投資董事長但斌:“私募經理但斌一面增持茅臺股票,一面大肆哄抬茅臺股價,懸賞一億元豪賭茅臺股價在18年底上600元,宣稱‘茅臺股價一萬年都不會崩盤’。無論是在任何國家,這都涉嫌操縱股價、內幕交易和擾亂市場秩序。”

這三頂“帽子”引發(fā)但斌方面的強烈反擊,他在微博上發(fā)文反問韓志國,是否敢于毫無保留地公布自己的持股,甚至直言:“不懼怕韓志國教授及其部級等眾高官私交甚好的有關人等,用‘私人公權力’甚至‘公權公權力’打擊報復!奉陪!”

6月6日,韓志國發(fā)布長篇微博《高善文反對叫停A股究竟錯在了哪里?》,再次叫板IPO。

韓志國稱,在中國股市IPO幾近瘋狂而導致市場嚴重供求失衡的情況下,市場有識之士紛紛站出來表態(tài),建議證監(jiān)會立即暫?;蚍啪廔PO?!案呱莆囊詷O其陰暗的心理和孤陋寡聞的認知來揣摩別人的救市舉措,令人失望也使人詫異!”韓志國稱。對于高善文所說的每次新股叫停都沒能刺激股市上漲,韓志國強調,那是因為歷屆證監(jiān)會都沒有在新股暫停后立即啟動制度建設,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股市的依法治市和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問題。

韓志國的言論遭到了另一位微博大V的怒懟。近日,微博大V劉勝軍發(fā)文表示,股市一跌,就立即有“磚家”跳出來呼吁減少甚至停止IPO。劉勝軍稱,韓志國呼吁減少IPO,其實就是剝奪投資者“低價買股票”的機會?!捌鋵嵲谛苁?,企業(yè)是不愿IPO的,因為那是‘賤賣’啊。”劉勝軍說,投資者應該高興而非恐懼。而針對熊市還有這么多企業(yè)排隊IPO,劉勝軍說,那是因為股價還是太高、泡沫依舊太大,因此,指望靠停止IPO來支撐“泡沫”還是醒醒吧!中國股民不要總被韓志國們征收“智商稅”。

6月14日晚間22點,韓志國發(fā)布題為《向松祚應該對市場有個真實的說法》的微博,透露向松祚包裝雪浪環(huán)境助推其上市,并在上市前突擊入股200萬股,在解禁期過后三個月內全部拋售獲利過億。韓志國隨后指出,向松祚曾任職太平洋證券,而雪浪環(huán)境上市的保薦人正是太平洋證券。如果事實真是如此,就是典型的內幕交易。

6月16日,向松祚在微博上疑似回應此事。向松祚表示,“朋友們問我網絡炒作怎么回事,我說壓根兒不認識這個人,根本沒聽說過這個人!我的言論從來對事不對人?!?/p>

【免責聲明】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中國園林網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熱門頭條
版權所有:園林網 客服郵箱:Service@Yfdsfdsfn.com 客戶服務熱線:0571-5665556